註冊中醫,分享中醫養生之道及鼓勵母乳餵哺。
「天氣潮濕,天陰陰的,間中微微細雨。」May說。 「不知不覺又到了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是春季的第四個節氣,也剛好是春天的中點。古人認為
「周末小瑛發熱,幸好早前你開了平安中藥,給她服後就退熱。」小瑛媽媽說。 「早在東漢時,《傷寒論》已經記載了病的傳播和治療方法。到了現在,這些方法仍十分有效。古人沒有退熱藥,也能退熱痊癒。」我說。 「起
「考試季節又到了,諾諾心情有點緊張。」諾諾媽媽說。 「讀書壓力真不少。如果要有好成績,除了平日用功,考試臨場表現也很關鍵。我認為最重要是睡得好。睡眠充足,人會變得沉穩,不會心浮氣躁。」我說。 「說得對
「陳醫師,請問這是水腫嗎?」Ruby問。 「讓我檢查一下吧。」我一邊說,一邊按一下她的皮膚,「皮膚在按壓後能立刻回彈,如果皮膚下陷則屬水腫。你是輕微水腫,不用太擔心。」 「昨天到美容院,美容師幫我按摩
「靖靖上星期鼻敏感發作。這個星期較為乾燥,反而好一點。」靖靖媽媽說。 「鼻敏感正式病名為過敏性鼻炎,中醫因病者情況,稱為鼻淵、鼻鼽。《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提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
「陳醫師,沒想到來月經時可以不痛。」Margaret說。 「痛經本來就是月經常見病。既然是病,當然不正常了。只是比較多女士來經時痛,大家誤以為正常罷了。」我說。 「當我服中藥時,有朋友說月經期間不要服
「近日的衣服難乾。」Julia說。 「是呢,春天到了,大自然的能量往上升,無論陽氣還是濕度皆是,所以天氣開始回暖又潮濕。如果脾胃欠佳,我們體內也會有濕氣。濕指的是體內水液流通不暢。要氣血流通,把握春天
「立春快到了。」我說。 「天氣還很冷呢。」Peggy說。 「由大寒至立春,正處於天氣變化階段。大自然的能量由底往上釋放,天氣乍暖還寒。過了嚴冬,春天到來,又是一派萬物復始的發陳景象。二十四節氣中以大寒
「陳醫師,如果中了新冠怎麼辦?」Flora問。 「應該立即找家庭中醫師,因為他最熟悉自己的體質。一般而言,頭3天情況較急,常伴有發熱,所以要立即找醫師。若等2、3天,病情又會變了。」我說。 「可是確診
「天氣忽冷忽熱。」Michelle說。 「下雨令天氣更冷。民間有句話:『冬天進補,春天打虎』,寒冷的冬季確實是進補的最佳時間。我們口中常說『養生』,其實先要『養藏』,生、長、收、藏也要呵護。春生、夏長
「近日天氣又再轉冷。」Rachel說。 「在二十四節氣中,一過冬至,便是最後的兩個節氣小寒和大寒了。顧名思義,小寒表示天氣寒冷,大寒則更冷。」我說。 「是大溫大補的時候了?」她問。 「小寒節氣十分寒冷
「疫情又再升溫,身邊不少人病倒了。」Jenny說。 「據聞內地對中藥的需求也大增,幸好診所貯備充足。」我說。 「似乎每到冬天,感冒或疫情都嚴重一點。」她說。 「冬至至大寒為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既然寒冷
「陳醫師,診所到了冬至日會早點休診呢。」Amy說。 「冬至是大節,只是現代不是公眾假期而被忽略了。」我說。 「為甚麼?」她問。 「近日天氣終於轉冷,冬至到了。冬至,顧名思義,冬天到了極致。冬至那一天,
「氣溫突然下跌了兩度!立即找回大褸。」Riva說。 「大雪到了,天氣寒冷,不少人都鼻敏感發作,手腳冰冷。」我說。 「是呢。」她說。 「天氣嚴寒,正是補腎好季節。內經云︰冬三月,此謂閉藏。冬日的養護重在
「天氣轉冷,早上又流鼻水了。陳醫師,我感冒了嗎?」Jade問。 「早上起來流清涕,到了中午又會好一點?」我問。 「對對,通常都是起床1小時內流鼻水,然後就沒大礙了。」她說。 「已經多久了?」我問。 「
「陳醫師,經後要補一下嗎?」Tracy問。 「我們先了解一下何謂月經。女子到了14歲前後,會來月經,表示能生育了。本來每個月,身體預備了氣血去孕育新生命。若不能成孕,這些血就成了垃圾,要排出體外,就是
「小腿腫了。是水腫嗎?」Nicole問。 「通常我們檢查水腫位置,會用拇指或食指按壓,看看皮膚有沒有回彈。」我一邊檢查,一邊說︰「有一點呢。還有點脹,就好似吹脹了的氣球。」 「是不是心臟有問題?」她急
「天氣漸涼了。」Mandy說。 「立冬已過一半。天氣清涼倒是好事,只怕氣溫不降,體內氣血不能有效收藏。」我說。 「此話何解?」她不明白。 「冬天為甚麼會冷?」我問。 「這個嘛……」她一時答不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