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中醫,分享中醫養生之道及鼓勵母乳餵哺。
「陳醫師,近日看東西好像不太清楚,我不是老花吧?」Joyce擔心道。 「長期對着電腦熒幕嗎?」我問。 「工作需要,我們做會計的要對數,眼睛離不開顯示屏。」她感嘆道。 「下班後又看手機呢。」我說。 「哎
「又突然下大雨。」Josephine說。 「立夏了,中醫角度看,四季有不同特色,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陽氣升發,到夏天陽氣升發到極點。春天播種長芽,到了夏天,則生長到最茂盛。夏天是持續高溫的。」
「不知是否不再在家工作,回到公司,壓力大增,胃開始不舒服。」Mable說。 「在公司工作特別忙?午飯時間不定嗎?」我問。 「有時到了午膳時間,手上的工作還未做完,打算完成後才吃,誰知過了時間又不太想吃
「不知道是否天氣熱了,好像睡不安,半夜會熱醒。」Lilian說。 「過了穀雨,快到立夏,氣溫當然升高。現在晚上蓋被會感到稍熱,不蓋又太涼。」我說。 「對對。可是我40多歲,分不清是潮熱還是天氣熱。」L
「天氣又轉涼。」Wendy說。 「穀雨到了,正式進入雨季。穀雨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有雨生百穀的意思。氣溫漸升高,天氣間中會突然轉清涼,民間有說︰『未食五月糭寒衣不入櫳』,出門記得帶外套。」我說。 「除
「清明時節雨紛紛,近日終於看到陽光。」Rachel說。 「雖然近日天氣乍暖還寒,剛過去的3月,是有紀錄以來最暖3月。」我說。 「上周天陰陰,又下毛毛細雨,令人很鬱悶。」Rachel說。 「外在環境的確
「陳醫師,近日常常感到身重墜,很疲倦。」Flora說。 「近日天氣潮濕。春天是大自然能量升出地面之時,然後水液跟隨,故地面的溫度和濕度都上升。天氣乍暖還寒,又潮濕。」我說。 「家中牆壁都在滴水,不開抽
「陳醫師,我已經轉陰了,為甚麼好像仍不夠氣?」Joyce問。 「快測covid抗原陰性,只反映病毒量低過測試水平,轉陰後不代表完全康復,或許還有症狀。」我說。 「腦霧是甚麼?我會有後遺症嗎?」她問。
「最近睡不好。」Victoria說。「那麼你有感受到地震嗎?」我問。 「剛好在地震發生前已睡着,有點可惜,難得遇到呢。」她感歎道。 「自冬至開始,大自然的能量開始往上升,到了立春更明顯。春屬木,能量升
「近日診所很忙碌,不少人病倒了。」我說。 「很多朋友都食中藥,覺得很舒服,復元也快。」Julia說。 「這次大流行能讓中醫參與,讓我們可分擔前綫醫護的壓力。」我說。 「天氣忽冷忽熱,本來就容易生病。」
「疫情嚴峻,身邊很多人病了。」Angela說。 「從中醫角度看,這叫時行疫癘,春秋時已有記載,《素問‧本病論》曰︰『四時不節,即生大疫』及『氣交失易位,氣交乃變,變易非常,即四時失序,萬化不安,變民病
「疫情很嚴重啊。」Amy說。 「一般而言,立春過後,大地開始回暖,現在已是雨水節氣,很少天氣變得這麼寒冷,而異常天氣會使人體的抵抗力下降。」我說。 「剛過去的大寒和小寒都沒這麼冷,就算不感染新冠病毒也
「我有朋友在外國確診,請問連花清瘟膠囊對COVID 19是否有效?」Danielle問。 「你朋友有甚麼症狀?」我問。 「這個不太清楚,只知道是確診。」她說。 「中醫的強項是辨證論治,不是同一種疾病用
「天氣忽冷忽熱,很容易生病。」Vivian說。 「立春到了。一年廿四節氣,周而復始。春屬木,木日曲直,春天是樹木生長的季節。春天主升發,即由立春至立夏,是大自然能量由底慢慢升出地面的時候,然後水液跟隨
「新年快樂!」Joyce說。 「新一年開始,祝你身體健康。」我說。 「是,希望不要常常在診所見面。」她苦笑道。 「除了治病,養生保健都是中醫的強項。在診所見面不一定因為生病,例如三伏天灸、三九天灸,都
「下星期就到農曆新年了。」Julianna說。 「現正是大寒節氣,過了大寒便是立春,意味着最寒冷的時節已過去,氣溫會逐漸變暖。現正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時刻,寒暖交接最易生病,因而大寒養生十分關鍵。」我說
「天陰陰,天氣又變得寒冷。」Mandy說。 「大寒到了,是24節氣中最後一個,一年中最冷時間。」我說。 「不知是否吃了太多火鍋,這幾天都有點腹痛腹瀉。」Mandy說。 「近日不少病人都有倦乏、大便爛或
「天氣突然轉冷,幸好今天穿了一件厚外衣。」Jennifer說。 「現在正值小寒節氣,大寒快到,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陰邪最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年四季陽氣的活動都不一樣。到了冬天,自然界的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