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中醫師
郭先生臀部痛,一直以為是坐骨神經痛,發作時痛不欲生,因而接受手術,但術後仍然疼痛,他希望用中醫方法。經臨床檢查,我找到他疼痛的來源是梨狀肌損傷,經過中醫治療後,疼痛大大減輕,「我白捱一刀了!」他說。
首次見到陳先生,覺得很面善,後來知道他從事演藝行業,便想起他曾參演過的電視劇。他因膝痛問題來找我求醫,根據我的臨床檢查結果,診斷他患的是髕骨軟骨病。 很多人跟陳先生一樣,對髕骨軟骨病相當陌生。髕骨俗稱
「每當手指麻痹時,我要大力揈手才會感覺好些,但不久後又會痹過。」梁小姐說。我問她是否經常篤手機和使用電腦工作,她大力點頭。根據我的臨床檢查結果,診斷她患的是腕管綜合症。此症多發生在常常玩手機和操作電腦
活動自如很可貴。張先生是一位傳媒工作者,一直有「鐵腳」的本事,經常四處去做採訪,最近因患上跟痛症(又稱足跟痛),舉步維艱,日常活動受影響,他說︰「右足跟着地開始站立步行的一刻最痛,但為了完成工作只好忍
「醫師,近來我的肩膀好痛,是肩周炎嗎?我還未到50歲。」李女士來到我的診療室訴說。她在別的地方做了十次八次肩周炎治療,效果並不明顯。我替她做臨床檢查,經診斷後,她患的不是肩周炎,而是由肱二頭肌長頭肌腱
黎先生一個月前開始出現臀腿痛,他以為患上坐骨神經痛。我告訴他,坐骨神經痛是一種症狀,並非一種診斷,應明確其病因。然而,我跟他做臨床檢查後,發現他不是坐骨神經痛,而是臀小肌受損傷。 臀部的主要肌肉群包括
上文提及,坐骨神經痛多由腰椎間盤突出症引發,林小姐就是典型案例,她因常做彎腰抱小孩、負重等動作而加速形成椎間盤突出,當壓迫到周圍神經便會引發坐骨神經痛,幸好她及時接受中醫治療,現正康復中。 腰椎間盤突
30至50歲是人生壯年期,事業和家庭相對穩定,但這年紀亦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好發期。患此症的鄭先生說︰「我坐下時沒有不適,但每當走路太多或勞動後,腰便會痛起來,最近腿部也痛。」 他出現坐骨神經痛症狀,這
俗語說︰「傷在兒身,痛在娘心」,眼見子女皮膚痕癢,留下抓癢痕迹,家長們一定很心痛。異位性濕疹是一種炎症性皮膚病,可發生在嬰幼兒及兒童身上,此病與中醫學中記載的「四彎風」相似,皮損常在兩個上肢及兩個下肢
「我只求有餐安樂茶飯,咁簡單都唔得。」徐小姐無奈說。數月前她開始胃痛,還會作嘔作悶,飯後更甚,以致她每餐飯都吃得戰戰兢兢,體重下降,精神不佳。 她看過西醫和服用止痛藥,胃痛問題反反覆覆,於是尋求中醫治
上班一族容易有職業性勞損,其實全職照顧家庭的婦女,一樣有機會因長期勞損而出現痛症。梁女士最近右手肘關節外側疼痛,發作時連提起水壺倒杯水都有困難,她試過在手肘位置大力按摩和捽藥酒,但毫無幫助。 我仔細檢
馬先生腰痠背痛,自以為是腎虛,於是到藥材店購買杜仲、巴戟、鹿尾巴、鹿茸等補腎藥,又煎又煮又燉來「自療」。幾個月後,疼痛持續並加重。我根據他的症狀作臨床檢查,查問病歷,初步診斷為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屬於
剛踏入50歲的黃小姐,最近發現自己伸膝不順暢,走路不穩,她以為是關節痛、風濕痛之類的問題,於是到藥房隨意選購一支藥酒,早晚在膝部、大腿、小腿等位置大力「捽」擦,多天後情況未有改善,卻日漸加重。有人介紹
上文提到,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狀是反酸、燒心,如不盡快接受治療,病情會變得複雜。針對胃食管反流問題,通過中醫學的辨證論治來恢復胃食管和胃的動力後,便可以邁向痊癒。 由於本病的中醫病因,與氣機的升降失調
食肆恢復晚市堂食,市民急不及待外出晚膳,張小姐也想與家人到餐廳盡情吃喝,但她的胃部經常不適,無法享受美食。近年她持續出現反胃、吐酸水等情況,發作時吃甚麼都想吐,甚或吐出一些酸苦水。有時胃脘隱隱作痛,近
不少新冠肺炎確診者受到失眠的困擾。周小姐是政府醫院護士,自從感染新冠肺炎後就睡得不好。「未至於晚晚失眠,但好似唔覺得眼瞓,有幾晚到凌晨3、4點仍眼光光,瞓得着卻易醒,睡眠質素差。」 我為周小姐診治,她
新冠肺炎已在全球肆虐兩年多,雖然有發現感染後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但康復者及其家屬仍擔心新冠肺炎所產生的後遺症,其中以「腦霧」最為普遍。 腦霧即是認知能力出現問題,常見症狀包括︰健忘、思考能力變慢、
王小姐確診新冠肺炎,跟大部分確診者一樣,有喉嚨痛、發燒、鼻塞、咳嗽等症狀,不過她還多了一樣,就是濕疹發作。 她自高中開始有濕疹,多年來接受過中西醫治療濕疹,近年病情穩定,偶爾發作,每次發作只有一點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