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女兒的大學教授說他小女兒喜歡看《哈利波特》,問女兒借書看,令我想起一件陳年往事。 那時女兒10歲,仍未喜歡上《哈利波特》。一夜,帶她看《冰河世紀》電影首映,遇到一個曾訪問過的名人,他和太太帶着子女一起
長假期沒地方去,看書。有地理學家以舊地圖論證,明朝三保太監鄭和比哥倫布早發現新大陸,西方人當然不同意,中國人也不在意誰先誰後。 早在6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率領艦隊成員2.8萬人,船隻數百艘,每艘
台灣貨輪在埃及蘇彝士運河擱淺,成了國際頭條新聞。第一次去蘇彝士運河是80年代中,驟眼看只是一條在沙漠上的「河道」,但當貨櫃船緩緩駛過卻十分震撼。 經歷過60-70年代的中東炮火,埃及和以色列互相敵視,
星期三講的Holmes海上殺死同伴,啟發哈佛法學教授Lon Fuller寫了一個虛構的洞穴同伴相吃案件,而這案又引發另一作者Peter Suber寫了《洞穴奇案的十四種判決》一書來。 在4299年5月
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具懸疑性和戲劇性的故事更吸引,若是真人真事,更加不可思議。 哈佛法學教授Lon Fuller虛構了一宗洞穴探險者殺人案件,重新審視法律、道德、人情和公義等觀念。洞穴奇案明顯受到18
「我中學畢業,但睇極都唔明。」坐在前排的觀眾散場前高聲說;坐在我身邊的同學輕聲說︰「我讀到大專,也看不明白。」 那是80年代中,看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傾城之戀》午夜場。這是文藝片,根本不是看午夜場那批
丘成桐考入中大時數學成績好,但中文作文一般,得不到太多獎學金。他的數學能力深得兩位教授欣賞,Dr. Tumer-Smith准他可以只考試不上課,因他認為丘可以修些較深入課程,而這些課程的時間表互有衝突
「兒子完全不讀書,甚麼也不理,只愛打機,我甚麼辦法也試過了。」有舊同事問我的意見。他兒子6歲,剛讀一年級,這些日子不用回校上課,但功課一樣多,而且學校各式各樣的要求也不少,又要拍片,又要默生字。 他說
吳孟達逝世,一些關於他的陳年往事被翻出來,包括他70年代末至80年初迷失之後欠債纍纍,走去問周潤發借錢,但周不借給他。他說當時不高興,但多年後他認為周不借錢是十分對的事。 同事的家傭問她借錢,她問我應
「如果你這樣不聽話,我以後不錫你,只錫哥哥。」在停車場升降機內聽到一位女士對不聽話的兒子發出警告。 這孩子有點沮喪,走出升降機時跟在媽媽後面,走在媽媽前面的是爸爸和哥哥。他口中喃喃自語,我在他們身後,
「如果她考到10名以內,我說給她5萬元;如果考到5名以內,獎10萬元。」一個做生意的人在升降機內侃侃而談。說在疫情下,女兒不用回校上課,他怕女兒考得不好,故決定用「獎金鼓勵」。 我剛走進升降機,聽到他
同事和我合作多年,間中他也會問我湊孩子的問題。 他說最近流行買日本和韓國來的,有時是新西蘭來的士多啤梨。過年時,他姐姐買過,給他兒子吃過一兩次,之後兒子不肯吃其他地方的水果,說不夠甜,亦不夠大粒,氣得
現在可以接種疫苗,愈多人接種,疫苗護照就會出現,旅行又可以放上日程了。 位於德國西南部,鄰近奧地利和捷克阿爾卑斯山區的一個山峰Kehlstein,上面有一座於1937年建成的希特拉私人別墅——鷹堡。要
世間財富,實實在在的,可以傳給下一代,比如金錢、黃金、股票和房屋等。 權力則有虛有實,即使一個總統也可以隨時遭選民唾棄,公司的CEO也可以一夜之間被老闆送走,這就是虛;皇權帝位卻可以傳給下一代,又是實
他1961年高中畢業的,應該進了大學。那一年,他高中有一半同學也考上了大學,可是他家裏窮,沒辦法,交不起學費,也沒能力維持在城裏讀書的生活費,只好留在家,休學一年。 這個故事是李焯芬教授寫的,在新年期
曾經讀過一本講生活經濟學的書,其中一篇以經濟學角度,拆解做黑社會是否比做正行賺得多。 看李焯芬教授筆下的故事正好說明一切。貝利是上世紀20年代美國著名的珠寶大盜。他盜取的對象,都是有錢有地位的上流社會
把舊文章電子化時,讀到這篇寫於2002年1月的文章,引述2000年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發表一份《2015: 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
在《讀者文摘》工作時,為了宣傳雜誌,也為了做些社會服務,會去學校推廣閱讀,介紹創意思考。喜歡把不同故事和文學作品貫穿起來,在創意思考這個主題上發揮,其中一個最常講的故事就是「一條魚的眼界」。 魚缸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