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講求爭分奪秒,醫護人員會按求診者病情的緩急輕重分流;急症室醫生要在短時間內根據臨床檢查評估患者的狀況,判斷其會否有即時生命危險、是否需入院或轉介等,以確保患者盡快獲得適當治療。 病人到急症室的求
胃癌是本港第六位最常見的癌症,由於早期症狀與普通胃病相似,有患者甚至毫無徵兆,故容易被忽略。然而,胃癌惡化進程快,大多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早、中期胃癌治療以根治為目標,一般以手術治療,或加上化療等
最近天氣乍暖還寒,哮喘患者容易發病,若曾感染新冠病毒,甚至出現新冠長期症狀(又稱「長新冠」),應加倍留意身體狀況,以防誘發更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 新冠病毒患者一般會出現喉嚨痛、咳嗽等症狀,部分患者在急
創新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遠程醫療打破空間界限,讓更多病人得到適時的診治。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遠程醫療在本港乘勢冒起,醫療機構紛紛推出各種遙距服務。遠程醫療是未來醫療發展的重要一環,此新常態相信更有助促進
流鼻血十分常見,原因包括鼻敏感、撞傷、鼻黏膜損傷等,通常按壓鼻翼數分鐘便可止血。如果無緣故並重複地流鼻血,則可能是鼻咽癌先兆;建議及早向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求醫,盡早診斷及獲得適切的治療,切勿忽視這身體警
現今精準的體外放射治療可利用電腦調控放射綫強度,將高劑量放射綫從多角度持續瞄準目標病灶;亦有將放射源置入腫瘤或放在腫瘤周邊的近距離放射治療。透過先進儀器,臨床腫瘤科醫生可按患者腫瘤的特性和位置制定個人
第5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正在本港持續蔓延,除了要時刻確保個人衞生、保持社交距離之外,研究證實接種新冠疫苗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不少腎病患者或因不同的憂慮而對接種仍有猶豫。事實上,腎病患者若感染新冠病毒,其
本港第5波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嚴峻,醫療系統面對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港怡醫院作為本港醫療系統的一分子,致力為市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一直積極配合政府的政策,支援香港抗擊疫情,希望在可行範疇上,多管齊下
執筆之時,正值香港爆發第5波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家長除了考慮是否為孩子接種新冠疫苗外,還會思索應該怎樣給孩子「進補」。香港是一個物質生活富庶的地區,大部分兒童鮮有嚴重營養不良的情況。可是,近年有研
醫療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微創技術亦愈趨成熟。相對傳統開腔手術,微創手術的切口較細,病人疼痛及失血量較少,術後併發症風險減低,有助加快復元。除了廣泛採用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本港十多年前已開始引入手術機械人系
深切治療部(ICU)設有高度監察和維持病人生命的高科技儀器,這些儀器往往都價值不菲,動輒數十萬至數百萬元不等。然而,儀器並不能取代醫護人員,ICU的核心始終是專科醫生和護士對於複雜病情的判斷和處理。
提起骨科疾病,大家可能較少聽聞骨骼肌肉腫瘤這病症。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本港2019年錄得的原發性惡性骨骼肌肉腫瘤新症逾300宗。由於此病不算常見,大眾的警覺性較低,又或者沒有作出
家庭醫生是基層醫療服務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不少人對家庭醫生的概念不清晰,以為他們只是治療傷風咳等疾病。事實上,家庭醫學是一門專科,而家庭醫生通常是病人的首個接觸點,提供全面、以人為本、持續、預防性及
乳癌為本港女性的頭號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2019年女性乳癌新症錄得逾4,700宗,較10年前增加超過6成。香港乳癌基金會的統計顯示,超過9成乳癌患者出現無痛硬塊。然而,部分乳癌患者自
隨着科技普及,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早已由太空「落地」,並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在肺癌篩查方面,本港近年引入了被喻為肺部GPS的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能協助醫生準確地抽取位於支氣管分支的組織。 傳
保障病人安全是醫療服務機構的首要任務。根據世衞資料,全球有多達十分之四的病人於接受基層醫療和門診服務時健康受損,當中對病人傷害最大的是與錯誤診斷、處方及藥物使用有關,而高達八成的事件是可預防的。港怡醫
大眾一般會認為放射科醫生只負責照X光、超聲波及電腦掃描等放射診斷工作,事實上,放射科醫生亦會透過介入治療,即是以導管在病人的血管中進行微創手術,為病人治療癌症、急性中風、血管畸形等。 近年,不少醫院引
都市人經常受腰痠背痛困擾,其中一個原因與椎間盤有關。椎間盤會隨着歲月及過度使用而退化,情況嚴重的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腰椎椎間融合術常用於治療由脊椎退化、椎間盤突出等引致的持續背痛或坐骨神經痛。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