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人遇上情緒困擾,該如何是好? 「睇開啲啦!」「你都算好㗎喇,佢咪仲慘……」這些說話大家或許都有聽過,言者固然是出於好意,但是聽者未必得到安慰。如果親友遇上情緒困擾,我們可以嘗試做以下幾點︰ 1.積
隨着醫療科技的進步及社會經濟環境的改善,殘疾人士的平均壽命有所增長,殘疾人士老齡化在職業復康服務亦日趨明顯。世界衞生組織定義60歲以上人士為老年人,而我們的服務使用者比一般人提早約10至20年出現身體
持續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大眾在家庭、工作及社交,甚至精神健康方面帶來不少影響,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亦隨之上升。然而,受限於社交距離措施,實體活動難以進行,網上服務包括心理治療隨之應運而生。 網上心理治
早前網上有帖文關於「接近30歲的自閉症人士,有甚麼合適的工作?」回覆十分踴躍,有人回答倉務、送件、社企、IT,更有人提出剪髮,隨即有回覆指剪髮需要接觸不同客人,對自閉症人士來說會很困難。確實,自閉症人
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奇異女俠玩救宇宙》,當中講述移民美國的華裔婦人在多元宇宙中,如何重塑母女間的情感糾纏關係。母女情的崩壞,來自彼此的不理解︰母親對女兒成長的不接納和否定、工作忙碌導致雙方欠缺溝通、女
美劇《妙手仁醫》拍至第6季,故事講述患有高功能自閉症的主角在社交溝通上遇到的挑戰。劇集運用不少電腦動畫,讓觀眾對自閉症人士的記憶力及數理能力留下深刻印象。 回到現實中,家長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自閉症子女喜
精神病康復者除透過藥物控制病情,擁有健康生活模式亦有助他們降低病發情況。部分康復者出院後回到社區生活,其自我照顧能力減弱,未能獨立處理每日三餐,主要依靠外賣快餐,均衡營養飲食難以保證,亦引起其他慢性疾
復元人士(或稱精神病康復人士)往往在重投勞動市場時遇到不同困難,例如未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新工作工序及急速的工作節奏,要同時處理不同工作,又要與同事建立良好關係等,適切的就業訓練有助他們重投勞動市場。 阿
全職爸爸Leo每天下班回家後,既要做家務,也要照顧患上混合焦慮抑鬱症的女兒。數月前,女兒因學業壓力而被診斷患病,Leo想關心她與她聊天,但每次都不知如何開展話題,想聊天時喉嚨似被石頭卡住般不能發聲。L
有人覺得自閉症人士做事定必井井有條,然而,部分自閉症人士經常遲到、遺失物品、書包混亂、難以記住多個步驟的任務等等。上述種種困難,可能代表他們兼有執行功能障礙(Executive Dysfunction
義工共融樂活動屬庇護工場的共建活動。在籌備活動過程中,職員會與服務使用者一同籌備及策劃,藉以推動平等文化,促進互相學習。 此活動主要邀請較年長的服務使用者,或職業康復延展計劃服務使用者參加,鼓勵他們發
精神病患復元概念的第11個指導原則是「個人化」,每個復元人士的個人復元方向、途徑和步伐都是獨特的,他們擁有不同的個人優勢、目標、需要、喜好及經驗。我們要尊重復元人士的不同經歷和文化背景,在復元過程中可
復元概念強調復元人士的自主性,他們作為復元歷程的中心,明白自己在過程中的責任及參與治療的重要性,在醫療團隊、家人、朋輩及公眾尊重支持下,建立有價值及有希望的人生。 復元概念的第八個指導原則為「自主自決
在復元概念中,復元人士(Person in recovery)意指曾經或現在經歷精神或情緒困擾的人,他們在復元過程中學習管理自己的狀況,並重建生活中的角色。復元人士着重主動學習的過程,有別於傳統上的被
在香港,復元概念經過逾十年發展後,現已漸為人認識。我們將它命名為「復元」,是希望讓人們更能分辨它與傳統康復的不同之處。 在傳統或較通用的定義中,「病人」透過藥物治療便能消除病徵,減少精神困擾,繼續維持
復元概念用於精神病的復康上,目標是促進復元人士的全人健康,擺脫精神病污名所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其中美國康州州政府將復元定義為一個讓康復者在復元經歷中重新認識自己、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你可曾聽過復元人士?我們會稱呼各類精神病及情緒病康復者為復元人士,究竟「復元」是甚麼概念? 復元(Recovery)是一個讓復元人士重新認識自己、建立正面自我形象,以及重建有意義生活的康復過程。復元重
長者們大多曾經歷資源缺乏的苦日子,他們面對各種壓力,也以堅毅不屈的精神迎難而上。 黃婆婆小時候被家人離棄,很早就出來工作。她憑着努力及才能,幾年間便當上零售主管,及後結婚生兒育女,仍一邊工作,一邊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