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ki年紀輕輕就患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醫生告知骨髓移植是唯一出路。不幸的是,自己兩個家姐的骨髓都無法配對。Yuki陷入絕望深淵,即使醫生表示會為她在「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中展開配對,但她深知機會渺
葵涌醫院精神健康推廣委員會今年舉辦以「森林浴」為主題的活動,邀請住院病人、日間病人、復元人士及其照顧者參加。此活動的目的是讓參加者透過沐浴在大自然中,滋養心靈並放鬆身心。為了讓住院病人也能參與森林浴,
轉眼間,北區醫院服務社區25年。回顧開初的一段歷史,醫院成立的首年已將內科、外科及24小時急症室同時投入服務。基本而全面的服務,再次提醒我們醫療工作的初心,就是要盡力為病人提供所需要的醫療服務。早前,
當妹妹被醫生確定為「腦死亡」的一刻,劉先生愣住了。他不敢相信妹妹只是三十多歲,便要撒手人寰。每次要處理年輕死亡個案,我都會感觸良多,不禁問:「為何大好青年會英年早逝呢?」劉小姐的家人起初不太明白甚麼是
若有人問我,從事醫院保安近30年,是愛還是責任呢?我會答,兩者皆是。這些年來,我由療養醫院轉到急症醫院工作,「好想幫人」一直是我工作的初衷。香港公立醫院非常繁忙,每日出入醫院的人多不勝數,有年紀老邁的
這天我要探訪一位隱蔽長者。九龍醫院社康護理服務於九龍城區紮根多年,社康護士處理家訪的個案,以醫院轉介為主,護士走進病人家居,提供護理服務,讓他們得到適切治理。可是,生活於土瓜灣唐樓的一班長者,有些是隱
「葵涌醫院復元球隊」由醫護人員、復元人士、家屬和義工組成,定期在醫院「病人資源及交誼中心」及病房內舉辦扭氣球工作坊,介紹氣球藝術予病人。作為一名精神科護士,我有幸能夠成為團隊的一份子,見證病人憑自己雙
我們每年進行數以百計的職業治療家居探訪,實地了解病人在家中生活的需要,協助他們改善家居安全和生活質素。一天,我到一個舊式公共屋邨探訪一名初次見面的獨居病人。年過八十的婆婆患有嚴重眼疾,視力正急劇退化,
年屆八旬的陳伯一直行動自如,今次覆診卻步伐沉重走進會診室,他神情凝重、眉頭深鎖。陳伯兩星期前確診糖尿病,醫生亦轉介他過來見糖尿科護士診所。我本以為他擔心自己的病情,於是安慰說他的病情不太嚴重,可靠飲食
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和睦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品餅賞月,其樂融融。醫院糖尿病病人互助小組「糖糖正正」的恒常飲食班,也舉辦一場「月餅製作班」應應節,讓病人、病友家人、義工和醫護團
「食得是福」——進食是一種享受,亦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可惜,這種福氣不是必然的。不少長者患有吞嚥困難,進食時容易出現氣哽(俗稱「吞錯格」)。一般都可以透過調校食物質地和飲料稠度,加上適當的餵食技巧來
在繁忙而充滿挑戰的內科病房裏,入住了一位平凡而不起眼的病人。70多歲的陳伯因為氣喘和腳腫而需入院治療。期間,他「食得、瞓得」,每當護士派藥或進行檢查時,他都能給予清晰的回應。加上他的太太無微不至的照顧
「汪汪!」一群天生一副萌樣的狗狗「汪星人」來了!一般人對醫院的印象都是以治療為主,有種冷冰冰的感覺,讓人敬而遠之。不過,自從加入醫院管理局並任職於沙田醫院及沙田慈氏護養院的健康資源中心後,我們深深體會
「盡管內心仍不時泛起不安,與其坐困愁城,現在我會嘗試慈心待己。」她微笑着說。回想初次見面,她如坐針氈地訴說生活的壓力。她是隻傷痕纍纍的兔子,與人相處就像走入危機四伏的曠野,害怕隨時會被攻擊。醫生診斷她
「劉醫生,病人兩邊肺部有積水,情況不妙!」接過X光部的來電,我心裏一沉。疫症無情,徹底改寫了張女士一家的命運。年邁的父親因新冠病毒撒手塵寰;母親感染後認知障礙症加劇,不能自理,需以鼻胃喉餵食。四十來歲
「每次覆診既期待又害怕,期待經歷進步,害怕正視面對,很糾結。」年屆70的美娥腼腆地說道。一個下雨的傍晚,在濕滑的路旁,美娥被失控車輛撞倒。捱過多次手術,她慶幸「執番條命」,誰知創傷後壓力接踵而來,自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