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心漏症干擾血液正常循環 致心臟衰竭難以自知

發佈時間: 2018/11/27

{{hket:inline-image name="heart2.jpeg"}}{{/hket:inline-image}}

心漏症,從字面解說是「心臟穿了洞」,但不是血液流了出來,而是因為心臟結構出現問題,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之間的腔膜出現孔洞,這種先天性的心臟病使部分血液不正常地經孔洞由左心房或左心室流向右心房或右心室,再進入肺部,增加心臟負荷,從而影響心臟功能,甚至使肺部充血及心臟衰竭。

延伸閱讀:BB生長慢恐患先天性心臟病?1000名新生兒約有8個患病

孔洞細小能自行癒合

不少出生時有「心漏」跡象的嬰兒,出生後心肺功能較弱,會出現進食困難、容易氣促,增重緩慢的現象,但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沒有任何病徵。若心臟的間漏處較為細小,可隨着年紀增加而自動癒合,無需接受特別治療。據香港兒童健康基金資料,有四分之一患有心室間隔缺損的嬰兒於18個月前孔洞會自行封閉,有四分三的患者於10歲前自行痊癒,至於心房間隔孔洞也會隨年紀而自行封閉,但這個機會較心室間隔缺損為低。

徵狀不明顯難測覺

心漏症患者多有體能較差、容易氣喘、運動後容易出現口唇發紫(缺氧的徵狀)、心律不正及血壓低等徵狀。若孔洞較小,未必會出現明顯徵狀;相反,孔洞較大的話會因帶氧血混合缺氧血,影響血液循環,還有可能致其他器官缺氧,嚴重的話更會因心臟衰竭而致命。有些人可能很早期便有心臟衰竭及心律不正的問題而不自知,當醫生為其進行身體檢查時,聽到心臟有雜音或心跳聲不正常,才發現他們患有心漏症。

一般而言,醫生會視乎情況採取適當的治療,如心漏缺損較大,便需要進行外科手術縫合;若缺損適中,醫生會以微創手術方式,為患者施行介入性導管治療,利用閉合器將缺損堵塞;若出現心臟衰竭的情況,便會處方藥物來控制病情。

資料來源:香港兒童健康基金、香港大學疾風勁草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