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素肉植物肉會滲血水似真肉 食安中心拆解製造過程未必健康

發佈時間: 2019/11/04

近日媒體上有關「人造肉」的報道愈來愈多,其外觀味道幾可亂真,近年亦有不少素食餐廳趨向使用「植物性肉類」製作食物。食安中心近日向大眾介紹植物性肉類的製作過程,亦解構目前仍在研究階段、以動物細胞培養出來的「培養肉」,並提醒市民進食「人造肉」時,應參閱包裝上的食物標籤,以清楚了解所含成分,免墮「高鈉陷阱」。

延伸閱讀:高鎘海鮮可傷腎致慢性中毒 食安中心警告5大海鮮高危

「植物肉」與「培養肉」製作過程
食安中心今早(4日)於Facebook專頁發布資訊,介紹現有2款人造肉:「植物肉」與「培養肉」。其實兩者都是擬用作傳統肉類的替代品,並作為另一蛋白質來源。

{{hket:inline-image name="fsf_159_1.png"}}{{/hket:inline-image}}

小心素肉的「高鈉陷阱」
其實植物性肉類替代品並非新事物,以腐皮製成的「齋雞」或麵筋製成的「齋滷味」便是其中例子。不過近年素肉產品推陳出新,味道及外觀愈來愈像真肉,製作過程中或會添加紅菜頭汁以模擬血水,以及加入椰子油模仿肉類脂肪,燒烤時會發出「嘶嘶」聲。食安中心則提醒,為保持產品質感及風味,不少植物性肉類會添加不同含鈉調味料和添加劑,暗藏「高鈉陷阱」,購買前要留意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對比其他產品的營養成分,選擇含較少鈉及脂肪的植物肉。

培養肉尚未推出市場
「培養肉」是另一種新興肉類替代品,又稱為實驗室培養肉、試管肉,是在實驗室由動物細胞培養出來的肉。不過這種培養肉產品目前尚未推出市面,主要因生產耗時,又需要大量人手及高昂成本,且細胞培養的肉只能長成小塊,故培養肉只適合用於製作漢堡肉餅或香腸等加工肉類或碎肉產品。

最後,食安中心提醒購買植物肉或素肉產品前,應先了解食物標籤上列出的食品成分,以及比較營養標籤上的鈉和脂肪含量,選擇含較少鈉及脂肪的植物肉或素肉產品。

撰文:林幸琦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