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用安全·食雞篇】雞隻3個部位切勿常吃 專家警告一個部位多吃隨時中毒

發佈時間: 2020/11/15

白切雞、鹽焗雞、宮保雞丁等含有雞肉的菜餚深受大眾喜愛,但原來雞隻並非所有部位都適合食用!來自台灣的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博士陳耀寬,近日在電視節目中表示,雞肉必須注意食用部位,其中雞皮、俗稱「雞雜」的雞內臟及雞屁股是3大「重災區」,除了有膽固醇問題外,多吃更隨時引起中毒。

【食用安全】翠玉瓜放雪櫃一晚長出大量活蟲,專家拆解長蟲成因【內附揀靚瓜貼士】,詳情即睇:【下一頁

陳耀寬博士日前在電視節目《健康2.0》表示,雞頸、雞屁股、雞爪,雞內臟等部位均暗藏風險,但並非全部都不能吃。例如網上謠傳雞頸有淋巴腺,吃多了會引發淋巴癌,實際上位於雞頸附近的腺體是胸腺,通常在處理過程中都會清理乾淨,因此不會致癌。

3個部位切勿常吃

但他指出,雞皮、雞內臟及雞屁股則是應避免常吃的3大部位。他解釋,雞皮的脂肪含量高,加上雞隻施打的抗生素、藥劑均屬油溶性,容易殘留在脂肪中,因此建議盡量少吃。

至於內臟部分,陳耀寬指出雖然並非完全不能吃,但雞內臟比起雞肉會殘留較多化學物質,對健康的影響也相對較高。

最後不少人愛吃的雞屁股,陳耀寬表示在屠宰過程中,雞隻體內的腺體均會被去除,所以謠傳多吃致癌並不正確。然而,由於屁股屬於排泄器官,除了容易有巨噬細胞、巨噬菌等分泌物外,也容易殘留病毒或細菌,小心多吃引發中毒;加上雞屁股脂肪含量高,因此最好還是少吃為妙。

【食用安全】慳家媽媽煮太多長期食隔夜菜,胃酸倒流暴瘦22磅揭患胃癌,詳情即睇:【下一頁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責任編輯:李凱晴